7月20日,首个由清华大学作为独立法人单位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启动仪式在四川省雅砻江锦屏山隧道举行,标志着由清华大学和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中国首个、世界最深的极深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进入加快建设新阶段。该实验室将探究极深地下近零宇宙射线本底条件下各类基础前沿领域探测新机理、新方法、新技术,发展极低辐射本底屏蔽新方法与新技术,为我国粒子物理和核物理领域的重大基础前沿物理问题研究提供平台支撑。
11月25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牵头的中国暗物质实验合作组在国际物理学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在线发表题为《基于点电极高纯锗探测器年度调制效应分析的轻暗物质搜索》的研究论文。论文分析了CDEX-1B实验系统四年多的运行数据,没有测量到暗物质年度调制效应,并对质量小于6千兆电子伏特(GeV)的轻暗物质给出了暗物质年度调制效应分析的国际最灵敏限制。这项工作对质量小于6GeV的WIMP粒子的年度调制灵敏度限制达到国际最好水平。
15、清华大学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
加强科技人才合作 共建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
7月29日,清华大学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签约仪式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副市长、上海科创办主任吴清,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校长邱勇、副校长尤政等参加签约仪式。仪式上,应勇、邱勇代表双方签署《上海市人民政府、清华大学关于加强科技人才合作,共建国际创新中心的协议》,上海市普陀区区长周敏浩,清华大学副秘书长、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涛代表双方签署《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与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全面合作协议》。
8月31日,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揭牌仪式举行。应勇、邱勇共同为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揭牌。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由清华大学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发起设立,中心以空天技术、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为重点构建技术支撑平台,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成为上海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6、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发布 “天机芯”有望促进人工通用智能发展
2019年清华大学科研成果硕果累累
清华大学依托精密仪器系的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施路平教授团队发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类脑计算芯片“天机芯”。该芯片是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世界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芯片。基于此研究成果的论文“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异构天机芯片架构”作为封面文章登上了8月1日《自然》。10月20日,“天机芯”成功入选2019世界互联网15项领先科技成果。
3月1日,在201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清华大学共有33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6项。33项成果中,清华牵头完成的获奖成果15项,一等奖5项(占一等奖获奖总数的21%),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
12月20日,在教育部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颁奖仪式上,清华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16项成果入选,其中特等奖1项(年度唯一),一等奖11项,二等奖4项。此外,清华大学材料学院伍晖、计算机系李丹两位老师获得青年科学奖。
12月23日,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公示了2019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拟入选项目名单。清华大学南策文院士牵头的项目《高能量密度电容器用无机介电材料》入选,另有清华大学参与的《高温超导中量子金属态的首次实验证实》《揭示抗结核新药的靶点和作用机制及潜在新药的发现》两个项目也同时入选。
17、杨振宁获“求是终身成就奖”
王小云成为首位获“未来科学大奖”的女科学家
9月21日,“2019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在清华大学举行。设立以来第二次颁出的“求是终身成就奖”授予了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刘竹、彭敏、王朝获“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11月17日,2019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邵峰获2019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王小云获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王小云为首位获“未来科学大奖”的女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