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址洪:AI技术的出现给交互设计带来了改变,但AI不是一种新型技术,它更像是一个新的载体,就如同眼镜的作用是使人看得更清楚一般,借助AI这个新的载体,我们对身体的认知可以更加深入,随之从多个层面为生活带来便利。
本质上AI就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我们怎么用它。我们需要让AI学习人的差异性以更好服务于人,而不是用隐私数据去给人类带来伤害。希望整个亚洲从事AI方面研究的科学家可以合作起来,如果有一天大家可以像筷子一样合拢起来,相信亚洲的AI研究发展会比现在更快。
记者:在培养学生上,您最看重什么能力?
郑址洪:可持续发展性。世间万物每时每刻都处在变化之中,没有任何事情逃得过时间。在设计领域,大环境时刻变幻,用户和相应的技术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设计师需要不断更新、挑战,重新设计。
希望我的学生可以不断学习、不断尝试,并学会接受失败。我发现,中国学生大多不太喜欢失败,他们喜欢正确的结果,持续正确的确会让人快速进步,但从跌倒了、碰到困难中学习也是难得的成长,从这个里面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记者:未来实验室致力于探索人类的未来,在您的构想中,未来社会是怎样的?
郑址洪:科技加速了社会进步,但不可忽视的是,也会让社会产生分野。到北京工作后,我时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寒风瑟瑟中,一位老太太站在马路边不停挥手,但是打不到车,出租车都被年轻人轻轻松松打走了,因为他们手机中有打车软件。我站一旁很着急,很想帮助她,但是我不会讲中文。
未来社会毫无疑问,科技会很发达,为人们的生活创造无限可能。但是,对于懂科技的人来说,那可能是“天堂”,对于那些不懂的人来说,或许就是“地狱”。我们需要为未来去做准备,为每一个人,打破年龄、阶层的界限,一方面让更多人学会用新技术,另一方面要让技术更容易地为人所接受。我想,让未来更好,就是让一切更好吧。
【学生印象】
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博士生江加贝:
之前了解到郑老师的背景是三星电子集团无线业务部副总裁,所以觉得他可能会是一位非常严肃的老师。但在初次见面后,发现他非常和蔼,完全没有“总裁”气势。他非常主动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文化中来,如小孩子般每天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同时又如父亲般对我们的生活嘘寒问暖。我们在一起不仅仅探讨学术问题,也会探讨很多人生问题。与老师在一起学习不仅对我的学术研究会有很大提升,也会为我未来的人生道路带来许多思考和帮助。
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博士生张为威:
第一次见到郑老师是在北京机场,我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去接他,并在内心演练了无数次怎么跟老师打招呼,心想老师会不会像韩剧中社长一样严肃。但是见到本人最直观的感受是也太随和了!转眼与郑老师相处也有半年多时间了,不禁感慨老师专业的广度深度和人文情怀。他的人生经历丰富,从自己创立公司到做教授、从三星到为韩国政府工作,任何一项拿出来讲都算得上“人生赢家”了。我曾经问老师为什么不继续留在韩国,而是选择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从新开始,他说他喜欢挑战,想与年轻的我们一道为人类发展作力所能及的贡献。
编辑:曲田
审核:周襄楠
2019年11月20日 11:33:11 清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