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对国民经济有用的事”,郑纬民用实实在在的技术突破践行着他的承诺。“现在很多人觉得多发论文最重要,不是说这些没有价值,而是真正做研究,要能让理论落地,不能在纸上空比划。做事,还是得务实一些。”郑纬民说。
“我最自豪的,是培养出了优秀的年轻人”
每年的院士资格评定都设有材料展示环节,每位候选人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阐述自己在该领域的成就。“郑老师在展示的幻灯片里列出了七八项成就,他专门把讲授的国家精品课程《计算机系统结构》列了上去,他一直觉得把课讲好是非常重要的事。”武永卫说。
《计算机系统结构》这门课贯穿了郑纬民的整个教学生涯,直到退休前,郑纬民都在给学生上这门必修课。课程的课件和教案每年都在更新,讲授的内容始终走在领域前沿。截至目前,郑纬民已编写和出版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的教材近10本。
“郑老师上课非常有激情,也很幽默,他总能把复杂的知识点讲得清楚明白,让学生都听得懂、感兴趣。”从本科起就跟着郑纬民做科研的计算机系教授陈文光,至今还记得近二十年前上课时老师打过的比方:“郑老师将初期的大型向量计算机比作‘象群’,将集群计算机中的小芯片群比作‘蚁群’,非常形象。”当时慕名来上课的还有许多外系的学生,因为郑纬民深入浅出的讲述,他们对计算机系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兴趣。
如今,郑纬民培养的很多学生也站在了大学的讲台上,或幽默或通俗地为同学们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和前沿知识。“不自觉中,我平时上课也会跟郑老师一样,多举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课堂氛围也相对轻松活跃。”陈文光说。
郑纬民在讲解区块链技术原理
“我们给学生讲课,至少在课堂上要让他明白70%,剩下30%有兴趣的可以再去学习研究。学生连课都听不懂,怎么可能对科研感兴趣?”郑纬民说。郑纬民至今还在全国各地讲课,从计算机系统结构讲到并行计算,再到区块链技术,一如既往地深入浅出。但凡开课,一座难求。
郑纬民向来鼓励学生做交叉研究。搜狗公司CEO王小川曾是郑纬民的硕士生,在读期间他突发奇想,提出想借助计算机做基因拼接计算。当时整个团队仍以并行处理的研究为主,这一想法看起来有些格格不入,但郑纬民却非常鼓励,他说:“基因很复杂,如果你要做这个题,你得先去把生物专业的基础书读透。”在郑纬民的鼓励和指导下,王小川立即做起了自己当时最感兴趣的研究。
郑纬民看人很准,且极为信任学生。高性能计算研究所现任所长薛巍副教授本是清华电机系的学生,常来计算机系实验室做运算处理。“我看这个小伙子很勤奋,周末都没日没夜在做研究,就跟他说可以来我们组做科研,于是他就来了。”郑纬民说。恰逢计算机系与地学系合作天气预报研究项目,郑纬民便督促他“把气象学本科生教材全部学一遍”。一边做一边学,而今的薛巍已然是天气预报领域的专家了。
当记者问起迄今为止最自豪的成就时,郑纬民没有丝毫犹豫,他的答案既不是评上院士,也不是拿下什么奖项,而是,“我培养的学生们都很优秀。”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郑纬民在清华读书时,时任校长蒋南翔先生提出的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响彻校园的各个角落,至今仍是清华人对国家的承诺。
郑纬民始终记得这个承诺。退休后的他仍然铆足干劲,为祖国的计算机事业奋力工作。在团队师生的印象里,郑纬民永远精力充沛,早上八点就来到实验室,中午吃完饭接着工作,项目组的进展他了如指掌,时不时还要各地出差、参加会议、主持讲座。翟季冬看着郑老师退休后工作还这么拼,直言道:“老师比我们还拼,做学生的哪敢不努力!”
郑纬民总跟学生说:“做计算机系统结构方面的研究,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每天工作十几小时是组里师生的常态,短期内论文产出也不高,急功近利者几乎不敢踏入这个领域。郑纬民一直鼓励学生沉下心去做研究。“我们要做实事,才能成事业。”郑纬民说。
上一篇:【人物】董晨:用30年,做好一件“每天都不一样 下一篇:燃赤心以奉献 恒兀兀以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