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十一五”期间,我省就在全国率先启动中职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形成了“公共课程+核心课程+项目教学”的“理实一体”课堂教学理念,改变了原来以学科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式。
2014年,新一轮教学改革在职业学校铺开。部分学校试点“现代学徒制”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新型技能人才。首批35所中职学校被确定进行课改。一学期下来,有92.24%的学生喜欢可以选课、选专业、选就业或升学的“选择性课改”。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也在紧锣密鼓进行:减少与本科院校雷同的课程,突出特色化教育;为中职生开通到高职院校的“人才通道”;在全国率先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连接起来,进行四年制“高职·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建成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机制。
一手抓教改,一手抓师资。从2011年起,我省建立了全省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多万元用于师资培训,各地配套培训经费超过1亿元。2013年,我省出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高职院校“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此同时,全面实施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一项项制度创新、一项项教学改革,让学生拥有了更宽广的舞台,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2013年,我省开展创业创新教学试点的中职学校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24项;2014年,高职院校获得技术发明专利1526项。
借助于技术研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在星罗棋布的浙江职教学校地图上,你可以很轻易地发现许多地理空间上的关联:
在有着“纺织之乡”称号的绍兴市,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开设有电脑绣花制版、织物分析等课程;
在国家非遗传承技艺“青田石雕”的故乡,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开出技艺、造型、泥稿等多项与石雕相关的课程,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亲授带徒;
在“五金之乡”永康,该市职业技术学校重点加强五金机电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在校内建起钳工车间、车工车间、数控实训车间、数控生产车间、装配车间等24个种类的47个实验实训场所;
宁海是全国模具之乡。宁海职教中心实施“仿真”教育,学以致用、零距离创业。与全国最大的电子雕刻企业北京精雕公司合作,联手建立标准化的仿真数控实验室,学生以“准工人”身份接受培训,重在解决机械操作中的各种难题;一个58名学生的职高班,走出了34名自主创业的小老板;
……
借助于技术研发,强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始终是我省发展职业教育的主题。
社会需要什么,就办什么。办学围着市场转,教学围着技能转。
10年来,浙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专业建设为牛鼻子,把专业设置与学校布局调整作为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经过不断调整,全省中职学校从2004年的602所减少到2014年的375所。文秘、金融等市场需求饱和的专业被压缩,数控机床、模具制造、动漫设计等社会急需的专业大大增加,较好地避免了专业重复设置和无序竞争。
以服务地方块状经济为导向的发展,使得浙江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越来越鲜明。在此基础上,校企合作进一步拓展,产教融合不断延伸。
“十一五”至今,我省中职学校已与近万家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企业也达12013家,由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共同组建(联盟)的职业教育产学研联合体达50多个。
一大批国家级示范学校相继涌现。“进口畅、出口旺、技能强、用得上”成了职业院校的真实写照。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成立了皇冠学院、众泰汽车学院、高新IT学院、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学院等校企利益共同体,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让他们一出校门就能成为准员工。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海、慈溪、鄞州、江北、海曙等县(市、区)开展紧密合作。2013年,该院投入1亿多元,宁海县政府投入5000万元,共同成立了徐霞客旅游学院和宁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院,将合作领域从制造业拓展到了服务业,实现了校地紧密对接。
杭州技师学院在老牌的维修专业基础上,开始开设游艇、航空维修等面向未来的新专业。
上一篇:德清五四村党员干部 下一篇:习近平: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 确保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