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前的状况,新能源乘用车安全性始终是核心,现在的目标首要是开发免火灾电池,田洪福讲到提高电池的产品质量是中国电池产业的艰巨任务,Cpk值必须达到汽车工业的水平。而能量型电池2020年有望实现高于300Wh/kg的目标,并具备一定的快充性能;
电池寿命也将突破目前概念,向1万次迈进,彻底解除人们对电池可靠性耐久性的不信任,并留有足够的再利用价值;电池系统成本降低到1元/Wh以下,实现电动汽车综合成本低于传统车,结束燃油车的历史。
除却安全性化,市场同样要求电动车电池组一体化布置,实现轻量化小型化。
“我们国内的做法,是将电池组布置在车中部,这是比较合理的,可以通过一体化设计,将电池组外壳与车架融为一体,很好地保护起来,即减轻了整车重量,又降低了电池组所占空间。国外就是运用90kWh锂电池组,通过50kW直流充电设备进行快速充电,大概需要两个小时。”
同时他说道,在当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需求动力电池企业与整车厂合作持续升级。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获取电池技术主要采取自研、合资和外购三种途径。车企通过外购方式获得动力电池产品时,有更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可减少电池技术路线带来的风险。在动力电池降成本、标准化制造、商业模式创新求变的大背景下,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的战略合作也正在提速。未来动力电池与整车厂合作将基于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商业模式创新等多维度考量而形成的贯穿产业链的深度战略合作将成为主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