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门离开祖国的400多年间,澳门政府部门的公务员特别是高层几乎都是葡萄牙人,华人很少。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后,要想贯彻好澳门基本法的“一国两制”“澳人治澳”,三大问题是当务之急:公务员本地化、法律本地化、中文官式语言话。而这三大问题的核心是“人才”,特别是澳门本地人才的培养。对此,澳门大学无疑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周礼杲直到今天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王启人语重心长地说:“从现在起离回归还有八年,咱们抗日战争也是八年,同志们咬紧牙关,共同努力,用这八年把澳门的人才培养好,等澳门回归后,要真正实现‘澳人治澳’,要中国人自己管理自己。”

“好!保证完成任务!”从此,他在心里向祖国许下了庄严的承诺。

这是一项具有历史性的任务,意义非凡,然而要在短短八年的时间里为澳门回归培养所急需的人才,并非易事。

来到澳门的第二年,周礼杲被任命为澳门大学科技学院院长。当时科技学院还在建设阶段,本科生正进入大三、大四年级专业课学习的关键时期。凭借多年在清华任教的经验,他着手聘请教授,建设实验室,设计专业课程,指导四年级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这对刚走向正轨的澳门大学来说都是前所未有。

“压力固然有,但我知道自己的身后还有清华和其他兄弟院校。”为了建设好实验室,清华电机系全力支持,不仅积极帮助落实实验室设备,更为澳门大学的学生“开后门儿”,由于澳门大学的实验设备还不完善,澳门大学学生设计的实验有部分无法实现,清华的学生便在北京帮忙做,有时实验安排到周日休息的时间,听到是给澳门大学做实验,实验员二话不说,毫无怨言,积极安排。

周礼杲善于审时度势、谋篇布局,立意高、看得远,是周围人对他一致的评价。在科技学院期间,他主持制定了澳门大学科技学院发展五年规划,不久即被澳门特区政府批准;他将目光从本科教育投向研究生培养,在他的建议下,1993年秋天,澳门大学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他同时强调,澳门大学不仅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更要与澳门本土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1994年,周礼杲被委任澳门大学副校长,1997年被提任澳门大学校长。他的眼光放得更加长远、脚步更加务实,他大力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澳门大学独具特色的“澳门经济与发展的策略研究”“澳门的海洋和空气污染”“计算机翻译系统”等课题项目都取得了可喜成果。此外,他积极推进教师职称提升评审制度,亲自抓教师队伍建设,历时一年,一批教授、副教授被提升,评审制度与国际接轨,为澳门大学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7年,香港《亚洲周刊》首次发布“亚洲和澳洲五十所最佳大学”排名,澳门大学列为第30位。这对于刚刚起步的澳门大学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全校为之振奋。

八年一役,澳门回归前夕,澳门大学累计培养出各专业本科毕业生近3000人,硕士生培养也已初具规模,可基本满足澳门回归后各个部门所急需的人才。“八年战役告捷”,得到了国务院港澳办的肯定和赞扬。

现如今风景如画的澳门大学校园一景 曹庆庆

周礼杲接受特区筹备委员会委员任命书

1998年5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长李鹏向周礼杲颁授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任命书,此后,周礼杲积极参加筹委会的工作和活动,进一步拓展了视野,为特区筹备作出了贡献。

新篇:从无到有,飞速发展

周礼杲在澳门科技大学

澳门回归发展急需大量综合人才,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民间企业精英都感受到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时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澳门特别行政区社会文化司司长崔世安、澳门知名企业家廖泽云以及一些澳门有远见的重视教育的精英人士不谋而合,产生在澳门回归后创办一所完全属于中国人办的新大学的念头。不同于公立学校的方式,他们想采用创新形式,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办学。对于首任校长,他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办学治校经验十分丰富的周礼杲!

信息也是生产力,精简才是硬道理!情报猎手带你突破信息迷雾,每日独家为您锁定最有价值的IT行业新鲜事。打开微信,扫描关注,赢取每月粉丝奖!百度测试文字!www.baidu.com

上一篇:【人物】庄惟敏:把设计融入生活 用建筑承载使 下一篇:【人物】李景虹:当好科研“领路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