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病毒增殖较快,在感染期,病人口鼻腔分泌物、肺部灌洗液、血清中会存在病毒,可通过检测病毒核酸来检测病毒。目前的检测手段应该可满足早期检测的需要,但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是潜伏期长,感染者可长时间无症状传播病毒。因此,利用现有技术对潜在及疑似感染人群进行更广泛筛查对于疫情防控尤为重要。
3. 我国科学家已经从感染者身上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并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肺炎的病原体。我们对这个病毒的结构特征和侵染特点有什么了解? 与前几年发现的SARS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有什么区别?这些知识对我们防控传播,特别是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有什么重要作用?
向烨教授:
从对已分离病毒的初步表征结果来看,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高度相似,都是不规则形态囊膜病毒,这类病毒囊膜上都有明显的突刺伸出,这些伸出的突刺加上整个囊膜整体形状如皇冠一样,这也是它们被叫做冠状病毒的原因。冠状病毒囊膜上的突刺是病毒编码的糖蛋白形成,这些在囊膜表面上的糖蛋白在病毒侵染宿主细胞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主要参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分子的识别,以及介导病毒释放其遗传物质到宿主细胞内。
三年前,清华大学医学院与生命学院合作对SARS冠状病毒囊膜表面上的糖蛋白进行了系统的结构研究,发现SARS冠状病毒囊膜表面上的糖蛋白具有复杂构像,其受体结合结构域存在多种构象,其中以不能与受体结合的非激活构像占主导,大部分中和抗体对于这种非激活构象不起作用,这将增加药物特别是疫苗研发的复杂性。这种现象在SARS及MERS冠状病毒中都存在,而在其它感染人的冠状病毒中不存在,而根据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相似性,并且其也很可能利用ACE2作为受体,可以推断,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糖蛋白也极有可能具有类似特点,这意味着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及靶向侵染过程的药物研发都有可能有一定的复杂性。
4. 我们有针对冠状病毒的特效药吗?当前我们药物研发的重点在哪里?最近几年,科学家们解析了很多冠状病毒重要蛋白的分子结构,这些研究成果如何推动我们新药研发的创新进程?前几天在媒体上报道的抗艾滋病药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理论依据吗?
饶子和院士:
目前针对冠状病毒还没有临床使用的特效药物。我们认为,目前针对冠状病毒的药物开发的重点在于如何推动现有抑制剂的临床试验工作。针对传染性疾病,尤其是突发、急性传染病的药物开发有个特点,疫情来的时候大家一拥而上,公众、媒体纷纷疾呼,然而疫情一过,人们很快就不再关心,而且突发、急性传染病的病例少、病程短,没有经济效益,企业也不愿意投入资金开发,这些都是制约冠状病毒药物开发的核心问题。我的研究组从2003年SARS疫情开始,从事冠状病毒和抑制剂研究已经17年了,早已获得了能够对各种冠状病毒具有良好抑制效果的抑制剂,而且都做过了动物实验,但经过多次呼吁和努力,十多年来仍没有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和投入以开展临床研究。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再次警告我们,防控传染病需要改变社会上针对基础研究叶公好龙、临时抱佛脚的态度;科研人员要切实把基础研究做好、做实;政府应多倾听和重视专家意见,在平时也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从容应对突然的疫情。
前段时间媒体上报道了抗艾滋病药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案例,我们认为,针对HIV蛋白酶的抑制剂,根据以往报道,能够对SARS冠状病毒具有一定抑制效果,SARS冠状病毒和新冠状病毒具有较高同源性,可能有类似的抑制效果,但是其临床效果,还需要临床研究展开系统评估,其分子机制也需要通过结构生物学和病毒学进一步研究明确。
5. 预防传染病感染和传播最有效的医学手段是疫苗。从现阶段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和技术手段,研发疫苗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最快需要多少时间?
张林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