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特别是2003年SARS暴发以来,科技界加强了对冠状病毒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冠状病毒的表面蛋白是保护性抗体反应的重要靶点,因而是疫苗的关键组成。该结论无论在利用恢复期病人血清治疗重症病人方面,还是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和小动物实验方面都得到了验证。这一结论同样在2012年MERS暴发的研究中获得证实。这些发现为我们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导。因此,在研的疫苗靶点大都是针对冠状病毒表面蛋白。其中,有的针对全长蛋白,有的针对其受体结合区部分。采用的策略大概包括灭活疫苗、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以及核酸疫苗等。其目标都是一致的,即诱导高水平能够阻断病毒与细胞受体结合的广谱中和抗体。此外,由于这些疫苗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开发比较成熟,大大加快了抗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进程,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也会随之加速。清华大学团队在研发冠状病毒疫苗和抗体方面已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使疫苗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既保证科学性又保证可行性。自从新型冠状病毒发现以来,我们就立即开始了重组疫苗的构建工作,放弃了春节与家人的团聚,全力推进、日夜兼程,希望率先研发成功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通过对SARS病毒和MERS病毒研究,科研人员在传染病防控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特别是利用最新的技术和手段,在研究冠状病毒的传播特点、致病机理、结构和功能、药物疫苗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奋斗在科研一线的清华大学教授们,正在带领朝气蓬勃的研究团队,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的展开研究,希望用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质量,研发成功安全有效的药物和疫苗,为遏制新型冠状病毒的进一步蔓延,为预防和根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出突出贡献。

供稿:医学院

信息也是生产力,精简才是硬道理!情报猎手带你突破信息迷雾,每日独家为您锁定最有价值的IT行业新鲜事。打开微信,扫描关注,赢取每月粉丝奖!百度测试文字!www.baidu.com

上一篇:【微观清华】清华大学药学院和GHDDI免费开放药物 下一篇:抗击疫情 清华产业在行动

发表评论